|
支持 0
反對 0
舉報
2022-09-22 10:55
山藥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滋補食材,其營養價值很高,且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,因此在我國種植分布十分廣泛。而伴隨著山藥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,各類病蟲害的發生也是愈發的頻繁。那么山藥白澀病要怎么防治好?一起來了解下吧。山藥白澀病的主要癥狀山藥白澀病就是褐斑病,也叫斑紋病等。該病主要侵害葉片,主要癥狀表現為:初期葉面呈綠斑,背面病斑多角形,淡黃色,無明顯邊緣,直徑3-6mm。斑內生多數白色至黃色小點,初在表皮下,后表皮破裂成白色粉末狀。后期擴大變褐色,有暗褐色邊緣。葉片上黃枯,有時病斑形成穿孔。山藥白澀病的傳播途徑和發病原因1、傳播途徑病原菌一般在病葉上或隨病殘體遺落土中越冬。當溫濕度環境適宜時,即可借助風和雨水傳播,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。2、發病原因高溫高濕是發病的主要因素。另外,品種抗病性差、連茬大面積種植、偏施氮肥、生長過旺等都是導致山藥白澀加重的重要因素。山藥白澀病的防治方法1、農業防治(1)生產上選用抗病強的品種,如蘇蕷2號、桂淮2號等。(2)選地勢較高,土地肥沃地塊種植。要深翻土地,精細整地。(3)設計畦向時要考慮種植地的通透性,避免株行間郁蔽高濕。(4)連陰雨天注意清溝排漬。收獲后及時清除病殘體,集中燒毀。(5)合理密植,科學施肥,增強植株的抗病性。2、化學防治發病初期用20%苯醚甲環唑微乳劑1500-2000倍液,或430克/升戊唑醇懸浮劑3000-4000倍液,或80%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-800倍液,或70%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等藥劑防治。間隔7-10天噴1次,連續2-3次。總的來說,白澀病是山藥的一種常見病害,通常在規模種植地區,發病率極高,一般病田可導致減產10%以上,因此種植戶們一定要重視其防治工作才行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