稻田魚養殖技術包括田塊選擇、田間工程設施、魚種投放、飼養管理等。
稻田養魚技術屬于一種雙贏技術,在提高稻田產量的同時,也有利于提高魚的養殖產量,減少養魚成本。其次,養殖的魚類排出的糞便可用作稻田的肥料,具有增肥的效果。稻田養魚技術要點如下:
田塊選擇:選擇水質清潔、水源充足、排灌方便、保水保肥性能好,不受旱澇影響的田塊。
田間工程設施:為解決稻魚用水矛盾,必須在插秧前開挖魚溝、魚凼,增加稻田容水量,以利于魚類生長及種稻施肥、灑藥。養魚稻田需在插秧前結合開挖魚溝、魚凼,將田埂加高至50—70cm,加寬至40—50cm,并捶打結實,確保不會發生滲漏或塌陷。養魚稻田進、出水口應開設在稻田對應角,并設置欄魚柵,用竹篾或尼龍網等制作。
魚種投放:稻田養魚一般在栽秧后7—15天,秧苗返青后開始投放魚種。規格以50—100克/尾的大規格魚種為好,每畝投放10—20公斤為宜。魚種下田前可用濃度為3%—5%的食鹽水浸泡3—5分鐘進行魚體消毒。
飼養管理:稻田水淺,天然餌料有限,為提高稻田養魚的產量,必須補充人工餌料,如菜籽枯、或等。投喂人工餌料時應堅持做到定時、定位、定質、定量。稻田養魚的日常管理關鍵是防漏和防溢逃魚。為解決降水施肥時對魚類造成的威脅,可采用段間隔施肥法。
以上就是稻田魚養殖技術的主要內容。需要注意的是,具體的養殖技術和方法可能會因地區、氣候、土壤等因素而有所不同,因此在實際操作中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進行調整。


已關閉
